近年来,华亭市依托境内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2023年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中医中药产业链产值突破4亿元。小小中药材,不仅为群众开出增收致富的“良方”,更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
华亭市马峡镇药材种植基地(央广网发 华亭市委宣传部 供图)
源头育好苗
华亭市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被誉为“陇东药库”,境内野生及人工种植中药材达261种。随着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野生驯化、良种选育等工作迫在眉睫。
位于马峡镇的百亩药材种植基地,便承担着良种选育的“重任”。该基地主要用于复合生物有机肥示范推广和独活留种、地膜川芎栽培等品种示范种植试验,目前栽培的大黄、独活等15种药材生长稳定。
“我们还从甘南引进唐古特大黄新品种,在马峡镇建成5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育苗、留种、杂交试验等研究工作,不断提升中药材品质。”华亭市药材中心负责人武小龙说,目前全市建成道地中药材标准化育苗示范基地8个,50亩良种选育基地1个,优质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
好药苗离不开好管护。为此,华亭市大力推广轮作倒茬、优质种苗繁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等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公司统一育苗后提供给种植户,在药苗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方面,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指导农户按标准操作,确保从源头种上放心药。
农技人员开展微生物菌肥施用技术指导(央广网发 华亭市委宣传部 供图)
原地保产销
从单打独斗种植药材,到成立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联合社,刘建华见证了华亭药材产业的发展之路。以往,中药材收购主要依靠外地药商,药价压得低,种植户收益不高。如今,随着顺义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联合社的成立,这个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社企联合,订单收购,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种植户在市场上有了话语权。在马峡镇中国大黄城中药材交易市场,新康药业有限公司每年会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统一收购药材,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药积极性。
新康药业公司工人正在晾晒药材(央广网发 华亭市委宣传部 供图)
“顺义联合社现辖的18个专业合作社和周边的种药大户基本都选择在这里交易。”刘建华说,交易市场还新建2座专业药材晾晒大棚,有力保证了药材品质,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52岁的赵庄村村民任彩梅,农闲时便在顺义联合社干零活,“家里依靠药材脱了贫,目前种了三亩药,加上打工收入,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哩!”
科学种植,政府引导,收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全镇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人均1.3亩,其中大黄、独活面积达到7600亩,生产的独活已占到全国市场的一半。”马峡镇副镇长高博说,群众中药材收入从原来的每亩2320元提升到近7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左右。
延伸产业链
从种植到管护再到收获,中药材的产业链延伸之路还在继续。
位于马峡镇蒋庄村的平凉市青松制药厂是甘肃省确定的第一批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加工车间内,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切片、炮制、包装,流水线上一袋袋优质黄芪有序生产。
“我们公司现有净制、切制、发酵、炒炭等13条生产线,实现了购进—加工—生产—炮制—销售一条龙。”青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继贤说,“公司去年生产加工中药材3000多吨,产值超过3000万元。”
青松制药厂工人正在整理药品(央广网发 华亭市委宣传部 供图)
王继贤表示,公司将以康养作为延伸产业链的新业态,发挥“药食同源”产业优势,健全完善产地加工企业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药膳于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
“以龙头企业发展为依托,今年全市谋划中医中药产业链项目17个,概算总投资2.89亿元,目前已开工14项。实地考察对接中药材饮片生产加工销售、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中医医养照护中心建设等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华亭市卫健局负责人张大江说。
以旅游观光、养生体验、教学实践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一区两馆六片带”建设初具规模,申报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申报创建中医康复等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等系列工作有序推进……围绕“建设陇东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目标,华亭中医中药产业迈出了坚实步伐,走上了多业态深度融合的“链”变之路。